主頁》 健康科普
發布日期:2023-12-01 17:30 作者: 瀏覽次數(2764)
肉類是人體日常飲食中蛋白質的主要來源,而蛋白質又是人體不可或缺的能量來源之一,是人體所有重要組成部分都需要的重要物質。如果長期攝入不足,不僅容易使人出現營養不良、貧血、水腫等健康問題,還可能會使人形成“易胖難瘦”體質,反而不利于減肥。
其實,肉類的熱量其實并沒有那么多,
下表為肉類和其他一些常見食材100g可食部所含的熱量(kcal)
*數據來源:《中國食物成分表第2版》
?減肥不吃肉是錯誤的做法,進食肉類,還有不少好處呢!
1.消化時需要更多的熱量。
食物熱效應是指人體在攝食過程中所引起的額外能量消耗。碳水化合物的熱效應為5-10%,脂肪的熱效應為0-5%,而蛋白質則達到了20-30%。也就是說,進食100Kcal的蛋白質需要額外消耗20-30Kcal的能量,真正能被身體利用的熱量只有70-80Kcal。因此,適當進食肉類可以促進熱量的消耗。
2.飽腹感強,有利于控制食量。
肉類能提供豐富的蛋白質,100g瘦肉能提供約20g的蛋白質。蛋白質的消化時間約2-4小時,膳食中足夠的蛋白質能提供更長久的飽腹感,更有利于我們控制其他食物的進食量
3.富含的B族維生素有助于消耗熱量。
肉類提供豐富的B族維生素,尤其是維生素B1(豬肉中含量較高)、煙酸、泛酸、葉酸等,它們都是體內能量代謝的重要參與者。
4.幫助肌肉組織修復。
健康的減肥需要通過長時間的運動來消耗脂肪,增加肌肉組織比例。而肉中豐富的蛋白質,可以幫助我們肌肉組織修復,有利于運動控制體重,特別是老年人,增加優質蛋白質的攝入有利于預防老年肌肉減少癥。
?不同的肉類營養價值不同:
1.禽肉最常見的是雞肉和鴨肉。禽肉中的蛋白質含量為16%~20%,但脂肪比“水產品”稍多,約為9%~14%。脂肪大多集中在皮的部分,所以吃的時候記得把皮去掉呀。?
2.魚、蝦、蟹、貝等水產品蛋白質含量在15%~22% 之間,脂肪含量在各種肉類中是最低的,一般不超過10%。魚類脂肪主要以不飽和脂肪酸為主,特別是深海魚類,含有長鏈多不飽和脂肪酸,如二十碳五烯酸(EPA)和二十二碳六烯酸(DHA),具有降低血脂、保護心血管及抗腫瘤等作用。
3.畜肉又有“紅肉”之稱,就是平時吃得最多的豬、牛、羊肉。蛋白質含量一般為10%~20%,脂肪含量較高,平均為15%。對于一般成年人來說,每天的禽畜肉攝入總量控制在40~75克比較合適。紅肉中血紅素鐵含量比較豐富,對于孕期、嬰幼兒及缺鐵性貧血人群,紅肉和動物內臟是補鐵的優質食材。
注意:肉類的氨基酸組成更適合人體需要,利用率高。但是有些含有較多的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,攝入過多可增加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等發病風險,所以不管哪種肉類,攝入量很重要!
1.控制總量,分散食用。將每周的建議食物攝入量分散在每天各餐中,避免集中食用。
2.調整進食順序,先吃低熱量的蔬菜,喝點不油膩的湯,墊墊肚子,把肉類和主食放在進餐后面。這樣不但可以控制食物,避免吃太多,也有利于控制血糖。
3.日常飲食首選低脂肪的瘦肉,比如魚、蝦、瘦豬肉、牛肉、羊肉,去皮的雞鴨肉都是不錯的選擇。
4.烹飪方法的選擇,多蒸煮,少烤炸。烤或油炸時,溫度較高,易使營養素遭受破壞,同時也容易產生一些多環芳烴等物質致癌化合物污染食物,影響人體健康。
5.少吃熏腌和深加工制品。加工肉制品往往偏咸,而吃起來并不咸的午餐肉、熱狗等食品,鈉含量也非常高。加工肉制品中鈉含量高,會增加心腦血管疾病風險。
總的來說,如果在減肥期間不吃肉,可能會造成營養不均衡,反而不利于減肥。建議在減肥期間控制好肉類的攝入量,并選擇高蛋白低脂肪的肉類,如雞胸肉、瘦牛肉、魚肉等,同時也要食用一定量的主食、蔬菜與水果。如果能加上運動,讓運動消耗掉一部分能量,并且持之以恒,將會更容易達到減肥目標。
本期營養科普就到這里,還想了解什么方面的營養健康知識,留言讓我們知道吧!
另外,如若您還有營養學方面的疑惑需要咨詢,也可以來營養科門診找我們哦!
營養科門診就診時間:每周一至周五 上午8:00-12:00
地點:門診二樓西區外科片區2048號營養門診
文:李秀珍
圖:網? ?絡